首先,这些观点不是我发明的。很多观点从科学实验里诞生,到论文,再传到畅销书作者那里,最后再传到我这读者这里,已经是很多手的知识了。 主要来源于一些书籍,《暗时间》、《学习之道》、《深度工作:如何利用一点脑力》、《从行动开始》、《反本能:如何对抗你的习以为常》。

但也不是背书那么简单,书里讲的具体内容我应该都忘记得差不多了,只是有一些观点,经过我长时间的思考和反思,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写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写在前面

首先,这些观点不是我发明的。很多观点从科学实验里诞生,到论文,再传到畅销书作者那里,最后再传到我这读者这里,已经是很多手的知识了。 主要来源于一些书籍,《暗时间》、《学习之道》、《深度工作:如何利用一点脑力》、《从行动开始》、《反本能:如何对抗你的习以为常》。

但也不是背书那么简单,书里讲的具体内容我应该都忘记得差不多了,只是有一些观点,经过我长时间的思考和反思,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写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2019.12.5开始写。

接纳现在的自己

这个观点的主要来源是《从行动开始》

我现在成绩很差。那我这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责怪自己,“为什么成绩这么差还不努力啊”,“真是太失败了呢”。还有一种是“不如起来写几道题,看看知识点吧”

很多人认为,让自己知道现在有多么不堪,可以激发自己的动力,但实际这个行为本身不会让情况变好,只是在你的脑子里多出来了一种“我不行”的想法,这个想法对物理世界没有一点儿积极的影响。但是如果你选择去做一点事情,哪怕是一点点,这个行动真实的发生在了物理世界里,虽然说这个改变很微不足道,但它确实是发生了,并且给现实世界造成了积极的影响,你学了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痕迹的,哪怕你会忘,但再次学的时候还是会跟从来没学过有差别的,这一点差别就是你行动的意义。

大一的时候,我总是说“如果大四的时候像学长一样优秀我就知足了”。这句话的隐含意思是,我希望大四时候的我能够很优秀,但是,大四的我也是我,他不是另外一个人,“希望”这个动词的执行者和承受者都是我。所以,只有现在的我做出一点改变,大四那个时刻的我,才会更好一些。只是凭空希望,是没用的。

不过如果你认同了我之前说的,你可能又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觉得自己当下的努力没用,看这一页书,真的有用吗?刷了这道题,也不会使你的能力提升多少吧?确实是这样的,大家都是普通人,不会突然地就变强起来。但我们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在一个时间段内,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去看书,刷题。另外一个选择,你开始怀疑自己当下的努力没用。这个时间段结束之后,哪种对于改变状况更好呢?

就好像我现在正在写这个稿子,我不知道我能写多久,我也不想着我要写多久,只是写了这一章,我敲下的键盘,这篇博文就多了一章,这就是这段时间的意义。

5号开始起笔,今天(8号)写了第一章,也是因为今天状态不是很好,需要写作来改善一下。是的,没错,状态不好的时候写点东西对改善状态挺有帮助的,一方面是梳理了思路,另外一方面呢,写作是一段专注的工作时间,这专注的时间过去了,状态也会好起来。就比如说,一个很久没运动的人,去慢跑几圈,状态也会变好的。

《反本能:如何对抗你的习以为常》 比如,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抱怨说:“我那么努力成绩却那么差,努力还有什么用呢?”我当即反问他:“你不努力的话会比努力过得更好吗?”

后来,我跟他表达了我的看法。我们不应该拿努力的自己与不努力却学习成绩好的人比较,而是应该拿读书的自己和不读书的自己来比较。前者只是我们知觉到的不平等,后者则是我们努力带来的价值。我们不应该拿这种想法来惩罚自己,作为自己不上进的借口。

20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