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9-23

写在前面

从上大学开始每年生日都会写一篇文章,19~23,居然已经写了5篇了。我们家的习俗是过农历生日所以我每年发布的公历时间都不一样,所以往年生日发出的文章时间都不一样。工作了怕忙忘了,所以我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公历生日11.29发。

虽然开始工作之后的日子平平无奇,立的flag也没有完成,列的书单也没看。但是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总要写下点什么。

22→23

时间回拨到去年生日,那时我秋招失利,只有虾皮一个offer,还没开始做毕业设计。从字节跳动离职之后抽空把驾照考了,还春招捡漏拿了两个offer。最后都没去,还是选择了虾皮。本着能过就行的态度做了很水的毕设,当然也顺利地过了。答辩完了还没毕业的时候一个人去了内蒙古和天津。再之后回家住了半个月才来的深圳。

突然想起来在北京的时候一个饭局,竞赛圈的几个小伙伴去吃自助。cch对我说:“好像就你一个人要离开北京”。结果,阴差阳错他也来了深圳。.在我来深圳之前cch就把房子找好了,我一来有得住。来的那天搬着行李,一只小黑猫跟着我进了楼,然后我们决定收养了它。

总的来说来深圳之后过得还不错,我还有时间一周去两次私健身房。平时经常骑单车上下班。下班回家撸猫。周末心情好自己下厨做点菜。深圳这边的吃的也比较符合我的胃口哈哈哈,偏清淡一些,符合我海南人的口味。比如烧鸭、烧鹅、白切鸡、粿条汤等等。看了下我的美团,上次点外卖是8月底的事情了,两个多月没有点外卖了。我平时都自己做或者去楼下吃。

去年的flag

敢于直面惨淡的flag

  • 至少要看10本闲书,5本专业书。先随便列一些听说但是还没看的书,以免不知道实现flag的时候不知道干啥hhh。
    • 《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还在看)
    • 《三体》(第一册)
    • 《设计数据库密集型应用》(开了个头)
    • 《毛选》第一卷
    • 《明朝那些事》一部分

    倒也还是有在看书,但似乎都没看完。。还是要注意一下,毕竟工作了确实不太容易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

  • 现在leetcode 152题,明年生日之前刷到300道!
    • 现在176道。
  • 最近几年要么忙着打竞赛要么忙着工作,现在竞赛退役了工作也落实了,是时候谈个恋爱了。
    • 无。。
  • 好好工作,有了两段实习铺垫,正式工作的时候应该能很好地熟悉业务了,努力成为校招生里表现优秀的人。
    • 感觉上手业务确实比较轻松,然后对于服务性能优化也有一些想法。但服务端开发很多常识还不懂,不过导师提一下还是能get的哈哈哈。
    • 要多看一些优秀项目的源码以及跟

近日所思

工作之后思考的未来比读书的时候难很多,大学的时候我计划好了大一大二打竞赛,大三去实习,然后校招冲bat,确实也拿到了ba的offer,总归是做到了。但工作之后变量太多,且面对的不是象牙塔里的环境,而是真实的世界了。

比如要在这家公司工作几年,什么时候攒到买房的钱,买老家省会的还是小县城的,什么时候回家工作,什么时候结婚。这些问题想起来会睡不着觉的。活在当下走一步看一步吧。在这么多不确定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确定性的东西,那就是我的行为和态度。比如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工作的时候尽量专注,闲的时候读一些书,坚持记账,去锻炼身体等。充分掌控这些我能掌控,也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对,到了现在这个境遇,尝试着去健身,去读书,去钻研一些技术并不是多高大上的行为,而单纯只是因为除了这些事情本身的收益以外,还有好处就是能够缓解焦虑,如同我上文所说,“这些事情想起来会睡不着觉的”

居然已经是第5篇了

从我开始过生日的时候写文章开始,已经过去了4周年,到了今年已经是第5篇了。

翻开过去写的文章,就会觉得挺好玩的。19岁生日的时候想要一个ipad,对于未来要考研还是工作还没有想法。20岁京东白条买了ipad然后吃了几个月的土,以及那年的校内赛预计800块钱的奖金,结果学校拖了半年都没发。还有21岁那年和队友给学校带回两枚铜牌,如愿以偿去了心中向往的公司实习。再有就是22岁那年理想照进现实之后产生的迷茫,刚开始接触编程时希望有朝一日能进入bat工作,去实习之后却觉得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也影响了我后来校招时的决策,在百度阿里虾皮之间选择了虾皮。

每年生日的时候写一篇,已经过去了4年,大概已经成为习惯了,相信有小伙伴每年都会看。虽然平时也会更新博客,但把博客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每年只会有1次,其他时间就悄咪咪地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写字就好了。写博客其实大部分还是给自己看,自己回顾一下过去的想法,就好像我现在能回顾我大一时对未来是怎么想的。如果足够幸运和新朋友混熟到他们愿意看我过去在小角落里写的文字,也是一个新朋友了解我的方式。

stay young

forever young是一种不可能但又要极力去保持的态度。就好像曾经因为去实习之后开始厌倦写代码,然后努力找回当初写代码的乐趣一样,有很多因素会使得我的心态不再年轻,但终究要努力保持forever young。

慢慢地发现我现在的执行力远不如刚上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真是一步一个脚印,上大学时的愿望全都实现了。除了归结于环境从象牙塔到了真实世界,干扰因素多了等一些外力因素以外,我是不是也得反思一点呢?

现在能归因的就是,没有那种里程碑式的目标了。

这里描述一下里程碑式的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一旦达成了,就不可改变了。比如刚上大学的时候希望能进bat工作,那入职了就是达到了。哪怕入职之后又离职,在某个时刻“入职”这个目标也算是成功了。我把这类目标归位里程碑式的目标。这类目标会给某个阶段的我们极大的动力,比如高中时期梦想的大学,就吸引着无数考生奋笔疾书。但同时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一旦达成之后,在某个时间段可能没想好下一步该追求什么,会陷入迷茫和慵懒中。

那么,我目前是没有十分确信的、每天都全力以赴奔向的目标的。有的只是一些摇摆不定的想法。比如有时候想攒钱出国读书,有时候又想回家买个小房子躺平。对一些普遍的目标,比如要在一线买房,要达到什么职级这种,我几乎没有想法。

如我在《大学的终场》里说

在大学毕业之际,我选择暂时放弃了这个赛道。当然不是说我不追求技术成长了,只是可能对于大厂的title和薪资,暂时先不管了,不会因为我的同龄人在更好的企业有更好的待遇而焦虑。——我还是希望我能够保持对写代码和计算机科学的热爱。

虽然对于世俗的目标没有太多想法,但还是没有放弃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这个理想,在放弃了去国内一线大厂来虾皮之后,我又幸运地找回了那份热爱,现在在虾皮写一个很easy但又对性能和稳定性要求高的服务,要花心思提升服务性能,设计新的版本,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当我在设计新版本的时候,才觉得我算是一个工程师,而不是一个简单coding的工具人。总的来说,希望延续学生时代对编程的热爱。其实主要还是喜欢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吧,就好像刷题的时候获得很多次各种错误反馈,但最后把题目解出来了的那种成就感。

如《程序员的修炼之道》里说

我们,采集的只是石头,却必须时刻展望未来的大教堂。——采石工人的信条

一百年之后,我们的工程看起来或许已很古老,就像是中世纪的大教堂建造者所使用的技术在今天的土木工程师看来很古老一样,但我们的技艺却仍将受到尊重。

我其实并非对世俗的目标没有想法,这里无意于创造一个淡薄名利的形象。一切选择都只不过是投入和成本之间的权衡。比如对于诸如在一线买房、去国内一线大厂呆几年升职然后跳槽加薪这种在世俗意义上收获更多的事情,背后是要牺牲掉很多东西的。比如去到国内一线大厂,工作强度肯定是要比在虾皮高,因为我体验过所以很确信。在一线买房的话要背上二三十年的房贷,生活质量降低,以及30岁之后的职场危机等等。我无非就是权衡了之后觉得还是单纯地做一个不断提升的工程师比较舒服。

知乎上有个问题,“学计算机的你有什么理想”,我的回答是很沮丧的。

说起来还有点悲凉,上大学以前我的理想是进bat,高考之前写在了小卡片上的。上大学之后我确实也努力实现了,从我了去百度之后就没有理想了。后来校招bat拿了两家都没去。年少无知,那时的理想怎么这么浅薄,居然理想是给马老板们和李老板打工?从此以后都不会拿进某一家公司当理想。

不过如果你是计算机专业的学子,倒是可以拿“bat随便去”作为毕业时的目标,努力成为同一届学生中的佼佼者,虽然等你达到了你会觉得不过如此,但至少大学四年会比较充实,不负时光。

我现在很平庸,没有什么理想,但我很怀念曾经那些追逐理想的日子。

“那些为了理想的战斗,也不过是为了钱”——《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如上文,现在确实没什么理想,但也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和做一些事情。一切又是重新的开始,正式地步入职场的第一年,要思考新的方向和路径了。

to 24

  • 保持读书写作的习惯,数量不做要求
  • 继续保持今年养成的健身习惯,不要中断超过两周。
  • 坚持每天尽可能半小时回顾一下在做什么,如同最近4周尝试的那样。

现在github写博客越来越方便了,可以写好了.md文件上传。也可以用github自带的网页版vscode。